首页> 资讯 > > 详情

我国灵长类研究取得新突破

2023-06-02 20:18:49 来源:中国日报网


(资料图片)

6月2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组8篇论文,公布了27种灵长类动物基因组数据,意味着由我国科学家牵头发起,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灵长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进展。

https://bj.chinadaily.com.cn/a/202306/02/WS6479c749a31064684b054583.html

该专刊涵盖了灵长类研究的多个热点领域,厘清了灵长类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揭示了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多样性特征和演化历史;解析了灵长类动物大脑、体型、骨骼、感官、食性等复杂性状演化的遗传基础;发现了寒冷促进亚洲叶猴复杂社会系统演化的遗传机制;首次发现灵长类动物杂交成种事件;构建了人类疾病基因在非人灵长类基因组中的变异图谱,并推测人类疾病基因突变的潜在功能等等。这些发现,对灵长类动物多样性保护,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人类特殊性状的起源、发育以及疾病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遗传学材料和候选分子靶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东东介绍,“灵长类基因组计划”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于2018年率先提出,由中国、美国、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超过50个科研机构及学校院所,1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参与。非人灵长类作为人类近亲,是研究人类复杂性状起源与进化的关键类群,但目前灵长类动物遗传信息解析进展缓慢。为了填补灵长类遗传资源和进化生物学机制方面的不足,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发起“灵长类基因组计划”。依托模式动物表型和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灵长类大尺度比较基因组学和复杂性状演化、基因组多样性、社会系统复杂性、物种形成、疾病变异位点的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系列原创性研究。这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目标是用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地球上已知520多种灵长类动物的基因测序工作,测定出灵长类每一个物种的DNA序列,绘制灵长类基因组图谱,破译这些人类“近亲”的遗传信息,为灵长类动物的保护,及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开辟道路。

吴东东介绍,研究团队新产生了来自11个科26个属27个灵长类物种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同时整合另外已公布23个物种的参考基因组,开展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物种最全的灵长类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和领域揭示了灵长类动物的演化历史和规律,它们对灵长类动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整合以及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命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灵长类基因组计划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资助和支持,也是模式动物(灵长类)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建设进展的阶段性重大成果。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关键词:

上一篇:交行临汾分行营业部组织开展“断卡”行动宣传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