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青(图左一)为村民讲解各项惠民政策,并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本报记者 丁玉梅 摄
本报记者 丁玉梅
“走!跟我们去村里牧户家转一转。”马春青走出办公室,开车带着记者和联点干部,沿着302省道前往村民家。马春青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驻村第一书记,2月10日,青海省万名干部下乡活动正式启动,1.3万余名干部陆续入乡进村,他是其中一员。
(资料图)
“宣传好‘中央一号文件’,是每个驻村工作队的责任和使命。我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原原本本贯彻落实在基层,落实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中,落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虽说几天前村里已经召开了“中央一号文件”宣讲会,但是只来得及了解一部分群众的需求,剩下的还要去村里入户,才能让“中央一号文件”更加入心入脑。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每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就是为了发展农牧区,咱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来到村民索南旦增家,马春青开门见山,鼓励有牛有草场的索南旦增,尝试发展新型牧业经营主体,实现多渠道增收。
一碗奶茶见底,马春青讲得热烈,索南旦增一家听得认真。“这两天我从手机上看到‘中央一号文件’,但很多内容不明白,马书记这样一讲,我心里有底了。”索南旦增激动地说:“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把牧民的路咋走都规划得明明白白,那必须干出个好样子。”
草达坂村分布在302省道沿线,交通十分便利。“这几年村里的主干道都整修过,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了。”小轿车行驶在平整的村道上,草达坂村联点干部阿柔乡副乡长周维新望着窗外不由感慨道。
“党的政策好啊!眼前这条硬化路,就是通过乡村振兴政策的相关项目修起来的。”马春青接过话茬说,去年7月份他刚来草达坂村驻村,入户的时候,这条路到处坑坑洼洼,一点也不好走。
“路好了,车多了。”草达坂村党支部书记海明笑着说,现在牧民家家户户有车,以前转场赶着牦牛驼帐篷,现在有车后,转场的东西搬到小车上,又快又便捷。
来到老党员加特家,58岁的加特老人,拿出糖果和油炸馍馍,热情地招待大家。“‘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我们以后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党员群众要凝心聚力一起干。”坐在加特老人家客厅,马春青笑着说出了入户的目的。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进划区轮牧。’”马春青接着讲道:“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建立,草达坂村划分禁牧区,按冬夏季不同草场轮牧,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做好草畜平衡工作,保证草原能持续为牧民合理利用。”
“村两委放心,我作为党员,定会带好头,管好自家的牛羊,严格按照轮牧要求放牧。”加特老人笑着说,这几年牧草生长得很好,尤其通过科学养殖的普及,牧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大家尝到了草畜平衡的甜头,保护好草原都能做到。
“家里只有我和上小学的女儿,没有牛羊也没有草场,生活上有困难。”走进38岁的才让吉家,她便哽咽着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你别着急,我们回去先帮你申请一份临时救助,渡过眼前的难关。”马春青和海明入户宣讲的过程中,不忘了解群众遇到的困难和诉求。根据才让吉家的情况,马春青准备上报至就业局,希望就业局能在县城为她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
“马上就要进入旅游季,我会联系咱们村的牧家乐,给你提供服务员等岗位没啥问题!”海明的话,让才让吉重拾笑颜,并说道:“党的政策这么好,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好。”
回去的路上,探讨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马春青和海明言谈间信心十足。
草达坂村拥有阿咪东索国家级“5A”景区,阿柔部落游牧文化生活基地是青海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302沿线还有不少村民开办的牧家乐,草达坂村还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
近两年内,草达坂村采取“村级党组织+股份制合作社+致富能手”“企业(合作社)+基地+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模式,持续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后劲更足了。
“2022年投资的草达坂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项目,20万元的收益前两天到村账户了。”海明笑吟吟说,有了这笔钱进账,除了给村民分红,余下的钱用来村里旅游产业的开发,乡村旅游+生态畜牧业,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双双开足马力,草达坂村以后的光景会越来越好。
《青海日报》(2023年03月02日 第9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关键词: